4月25日☔️,《中國學校衛生雜誌》刊發了我校意昂体育4教授尹小儉署名文章《改善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水平是實現健康中國的重要保障》🤩。
兒童青少年健康對於實現“健康中國”意義重大😓,但目前兒童青少年健康問題呈現多發、高發和低齡化趨勢🧂,環境📇、家庭和個人生活行為方式等影響因素日益復雜多樣,給保護和促進兒童青少年健康帶來諸多難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與蔓延更是對兒童青少年健康促進帶來更為嚴峻的挑戰。鑒於體力活動對改善兒童青少年健康所具有的重要意義,應該緊握“體力活動”抓手,積極探索通過體力活動改善兒童青少年健康的途徑和方法,為實現“健康中國”的目標提供重要保障。
增進健康是提高社會人口素質的基礎🤱,兒童青少年健康狀況的促進關系到國家和民族昌盛。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兒童青少年營養不良率逐漸下降,生長發育水平不斷提高🧾,但與此同時,課業負擔重📏、電子產品普及等導致的體力活動不足情況已成為威脅我國兒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鑒於兒童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殊性,通過增加體力活動改善其健康水平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的共識。我國陸續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意昂体育4 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意昂体育4工作若幹意見》《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等政策措施以確保兒童青少年群體的意昂体育4鍛煉時間、鍛煉形式、鍛煉條件。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下的意昂体育4教育教學活動🏃🏻➡️,教育部印發《關於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學校意昂体育4工作的指導意見》創新意昂体育4教育活動形式,激發學生參與體力活動的主觀能動性,並增強其免疫力,從而養成良好的體力活動習慣🙇🏼♂️,減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給兒童青少年帶來的消極影響✵。關註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水平的發展🚘,並深入探討其與健康促進之間的關系以及影響因素⚱️,對於改善兒童青少年健康水平🖕,促進其全面發展,以及進一步促進“健康中國”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價值。
1、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的嚴峻形勢
兒童青少年健康問題歷來廣受社會關註🔈,隨著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變👦🏼,該群體超重肥胖率快速增長、近視率居高不下、體力活動水平嚴重下滑等現象更是引發全民擔憂。《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6~17歲的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2019年發布《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為53.6%,問題非常突出🔲。2021年9月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數據顯示,我國學生營養狀況改善👩🏼,身體形態指標持續向好,肺活量上升,中小學生柔韌👉🏽、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質出現好轉,但仍然存在學生視力不良和近視率偏高🎅、超重肥胖率上升、握力水平下降🤦🏿♂️、身體素質下滑等一些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外🍏,近些年各種報道和研究中顯示,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頻出,且近年來呈現低齡化趨勢。導致以上這些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諸如經濟水平的變化👩🏼🔬、地理環境的差異、營養攝入的改變等,但對於兒童青少年群體,缺乏體力活動卻是引發這些負面結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這在研究中已經得到了明確顯示👷🏻♀️。
在世界範圍內🧘🏿♀️,體力活動不足已經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重要健康威脅因素,由此引起的身體素質下降、心肺功能減弱,以及慢性疾病風險增高等健康問題也已成為各國高度關註的問題💁🏼♂️。有研究表明,缺乏體力活動已成為全球範圍死亡的第四位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占全球死亡歸因的6%),僅次於高血壓、煙草使用和高血糖💼。一項對人群體力活動的跟蹤研究發現,體力活動水平持續性下降在最近十幾年內明顯向低齡化趨勢發展,已經嚴重影響世界範圍內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發育水平。該趨勢在我國同樣得到體現🚵🏼♀️,研究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水平從20世紀80年代左右開始已經出現下滑趨勢,距離至今的三十多年中,體力活動水平雖略有起伏💺,但總體呈現出的下降趨勢卻未被遏製。即使從橫向角度去進行比較📉,我國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水平與部分發達國家存在相當差距。數據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中高強度體力活動水平為37.66 min/d⛹🏻,而美國兒童青少年為48 min/d,加拿大為59 min/d🤽🏿♂️,英國兒童青少年為60.5 min/d。必須意識到⛑️👩🏽🎓,以上提到的國家🔹,只有英國兒童青少年接近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體力活動標準(60.0 min/d)😁。
鑒於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水平面臨的嚴峻形勢以及低齡化趨勢發展的危險性,為深入了解我國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水平及其影響因素🧈,進而為改善體力活動水平提供支持,本課題組研究人員於2018年9—12月在華東區(上海市)、西北區(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烏魯木齊市)🧑🏿💼、華北區(山西省太原市)🤚🏿、華中區(湖南省長沙市)、西南區(雲南省昆明市🕺🏽、四川省成都市)和華南區(廣東省廣州市),按班級整群抽樣方式在中小學各個年級隨機抽取樣本🧔🏼♀️,采用中國7~18歲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水平評價問卷對被試進行體力狀況、個人信息調查,同時對被試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共獲得4269份有效數據。根據前期研究基礎以及測試結果⛹️,研究組成員撰寫了包括本述評在內的4篇研究論文,分析和探討體力活動與兒童青少年健康促進之間的關系🧍,為深入了解我國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狀況提供參考借鑒。
2 👩🚒、體力活動與兒童青少年健康之間的關系
近年來🔡,隨著對體力活動之於健康的益處認知逐步深入,諸多研究就體力活動與兒童青少年健康指標存在的關聯進行了詳細論述,特別是體力活動與心肺功能之間的關系成為研究熱點。Warburton等研究顯示,定期且具有一定強度的體力活動是25種以上慢性疾病和過早死亡的有效預防措施,其中對於心血管疾病的幹預最為有效,對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功效不可低估。一項實驗研究表明,因心血管功能的復雜性,把心血管疾病發生致因單純地歸結於體力活動不足是片面的💌,但積極進行中低強度、長時間👨🏽🌾、高頻率的體力活動確實可以減少兒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概率。此外,體力活動與營養狀況之間關系的研究也比較豐富✅。李曉彤等通過對288名12~14歲青少年測量7 d體力活動水平,探求體力活動對營養狀況的影響👩👦👦,結果顯示,中高強度的體力活動水平與肥胖呈負相關。Dimitri等進行的追蹤研究發現🤳🏻,持續和有規律的體力活動有助於改善兒童青少年的瘦體重和減少脂肪量🧙🏻♀️,並改善其成年後的長期健康狀況。還有一些研究針對體力活動與兒童青少年骨健康關系💡,如Bland等進行的研究顯示,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水平與骨強度呈正相關,尤其是與髖部和股骨的骨結構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還有研究證實,參加體力活動有助於在兒童青少年時期最大限度地增加骨量,同時還有助於兒童青少年保持健康體重,並減少與體重有關的關節磨損和降低其他疾病的患病率👩🏻🦯➡️。
其次,隨著兒童青少年群體心理問題日趨受到關註,諸多研究開始聚焦體力活動與兒童青少年心理之間的關系。如李婷婷等研究指出🪵,抑郁與體力活動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Conn綜合了3 289名被試的數據,得出焦慮與體力活動之間存在負相關🐁。但一項疫情期間的研究顯示,研究者在抽取1 647名兒童青少年進行問卷調查後發現,被試在疫情期間體力活動不足明顯,但抑郁狀況並無明顯增加。還有一篇研究綜述指出,體力活動幹預可以改善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程度🧑🧒,但只是體現在“自尊”維度,即自尊水平與體力活動不足呈負相關,長時間的久坐行為導致兒童青少年自尊水平較低🎁。至於其他心理問題👨🏼⚕️,如抑郁症狀🧝🏽、進食障礙症狀和焦慮症狀等,各類研究尚未形成統一結論💆♂️。
綜上所述🧑🏼🚒,多數研究結果證明體力活動對兒童青少年的生理健康改善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具體到強度、頻率、時間等指標的量化結果,需要更為精確的探討。而在心理健康與體力活動關系層面,各類研究結果並不一致。因此,基於國情的體力活動與健康關系“本土化”研究必須被高度重視,即遵循兒童青少年發展的規律,又要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既要參照國際上的先進經驗🥵,又要符合我國的國情,其中特別體現在體力活動與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板塊,更要遵循以上原則👳♂️。
3、改善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水平
基於體力活動對兒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性,世界諸多組織💐、國家和地區致力於改善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水平🚐。WHO製定的《兒童青少年(5~17歲)體力活動指南》認為🚡🚂,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包括玩耍🤲🏼、遊戲🆓🌰、意昂体育4競賽、交通👨🏿💼、日常生活活動🧒🏼、休閑🧗🏼♀️、意昂体育4鍛煉等活動,並且推薦了改善兒童青少年健康水平的體力活動標準🫶🏿💬:改善健康更加有益的體力活動,每天至少累計60 min ;每周應進行至少3次增長肌肉力量🕵️♀️、促進骨骼健康的高強度體力活動🧐。美國相關學者和機構為促進兒童青少年健康➞、改善體力活動水平開展了大量研究,從教育、臨床等多角度關註兒童青少年在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環境中的體力活動。美國疾病控製與預防中心在《5~17歲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指南》最新發布的要求中,每天進行至少60 min 以上的有氧體力活動😵💫,每周進行3次以上的促進肌肉力量和增強骨骼發育的高強度體力活動👷♀️。日本2017年出臺的《意昂体育4基本計劃(2017—2022年)》對兒童青少年的體力活動時間、強度和內容提出了要求,認為兒童青少年應該保證每天60min以上的中等強度以上的體力活動🍜,有氧運動和肌肉力量促進的活動對於兒童青少年健康都很關鍵🫦📂。英國健康發展委員會對5~18歲兒童青少年提出的體力活動的推薦量為每天中高強度體力活動至少1 h 🔞;強壯肌肉的體力活動及強壯骨骼的體力活動要達到至少每周3次;盡可能減少長時間的靜坐活動🚷。加拿大發布的體力活動指南指出5~17歲的兒童青少年每天至少積累60 min的中等至劇烈體力活動,包括各種有氧活動;每周至少3 d應進行劇烈的意昂体育4活動以及肌肉和骨骼強化活動;每天應有幾個小時的各種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輕體力活動🏋️;每天視屏時間不超過2 h🏮;用額外的適度到劇烈的身體活動來取代久坐行為和輕度身體活動🖖👨👨👧。我國研究人員結合我國兒童青少年身心發育特征👨🏻🦽、鍛煉習慣、課程學習等特點👷♂️,製定了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推薦身體健康的 6~17 歲兒童青少年,每天應積累60 min 以上中高強度體力活動,每周3 d 以上高強度體力活動和增強肌肉力量❕、骨健康的抗阻活動🏋🏼。
國內外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指南和標準均為兒童青少年健康促進推薦了體力活動水平的的強度、時間👩🏼⚕️、頻率以及項目。對於兒童青少年群體,體力活動水平應為中高強度🎙,每次活動要保證60 min左右🦮,每周的頻率應在3次🅰️,且項目包含有氧運動和肌肉力量練習。這些科學論證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製定改善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水平措施的科學性👩🏫👬🏻,具有較強的可行性。但鑒於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各少數民族地域分布廣闊的實際狀況👷🏼♀️,應該製定更為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水平指南🐦,以便可以更為精準地改善我國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鑒於以上分析🧊,在目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應該緊握“體力活動”這一抓手,以“家校社”聯動的方式⭐️,進一步提高兒童青少年進行體力活動的意識,保障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的條件,提升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的氛圍,最終形成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水平的改善機製。通過這樣的機製和具體措施,從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和健康意識的層面築牢防線,為疫情常態化防控背景下改善兒童青少年健康水平提供支持,從而為推進“健康中國”目標的實現貢獻力量👐🏻。
[尹小儉, 任珊珊. 改善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水平是實現健康中國的重要保障[J]. 中國學校衛生, 2022, 43(4): 481-485]
中國學校衛生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中國科協精品期刊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